天行健,女芒篙不息反哺路
——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杨宁
杨宁,女,中共党员,现任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民委员会主任。2015年当选全国乡村创富好青年;2016年荣获“广西五四青年奖章”;2019年荣获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称号;2020年荣获“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”;2021年荣获第二十五届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”。
10年前,刚从大学毕业的杨宁并不知道,她回乡当村官的决定,会使自己成为融水县第一个女“芒篙”。
2021年,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亲手为这个苗乡女“芒篙”颁发了获奖证书,戴上了奖牌。
“芒篙”是苗族山神,每年正月,融水很多村寨都要迎请 “芒篙”。扮演“芒篙”的,向来是村里德高望重的男性。是怎样的崇敬,使得思想根深蒂固的村民们第一次自发以“芒篙舞”庆祝三八节?又第一次欢呼鼓舞拥出一个女“芒篙”?
左手繁华,右手亲情
杨宁的家乡江门村,是个贫困村,她毕业那年,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,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,只留下简陋破败的木房子、守望着蜿蜒小路的老人们,村庄贫瘠落后的沉寂着。
杨宁自幼努力学习,渴望走出大山。积极奋进的她大二时便入了党。毕业时,南宁多家单位愿意接收她,她也选好了工作,当她打电话告诉奶奶这个消息,奶奶说:“阿孙,你回我们县城工作吧,既进了城,离家又不远,当一个大学生村官也好呀。”
这是一次重要选择,一边是留在城里过朝九晚五的安稳日子,另一边是回到贫困的小山村去面对不知怎样的艰辛,杨宁彻夜难眠。作为留守儿童,小时候杨宁充分感受到了村里阿娘们的关爱、也感受了大苗山贫困。左手繁华相约,右手亲情难舍,杨宁终究是选择养育她的大苗山。她说:“大苗山养育了我,或许我可以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出一份力呢?如果不斩断穷根,阿娘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?于是我下定决心回村当一名‘大学生村官’。”
我将无我,砥砺前行
有人说扶贫干部要“三疼”:查找穷根走到脚疼,访贫问苦感到心疼,对症下药想到头疼。杨宁是一“疼”都没有少。她换上绿色老解放鞋,爬山路,走田基,挨家挨户去向村民了解情况,赶上谁家在干着活,她撸起袖子就帮忙,村民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接地气又勤快的大学生村官。
村民梁海春因病瘫痪在床,妻子实在没有办法,决定让三个孩子辍学,小女儿哀哀地求着:“妈,我想读书。”这一幕让杨宁潸然泪下,她决定资助孩子读书,一资助,就是6年。她还协助梁海春按照政策领取了低保金,目前梁海春一家已经搬迁到县里,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,开了家小卖部。
江门村盛产竹子,但竹子售价低,还有中间商赚差价,村民们赚不了几个钱。杨宁决定省去中间环节帮村民卖,她自费到广东、海南等地寻找商家,还建起收购点,提高了收购价格。这就惹恼了做竹子生意的亲戚,他们上门找她“算账”,极重亲情的杨宁这次毫不退让。近年来,仅卖竹一项,江门村种植户每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。
竹子成长周期长,她琢磨着来点“短平快”的项目经过考察,她很看好辣椒种植,但她没有贸然让村民种,而是说服了在柳州工作的同学一起回村种辣椒,流转了50多亩土地,为了保险起见,她还跟柳州一家公司签了保险合同,由公司提供技术和销路,她们负责种植管理。不料天公不作美,先是暴雨,后是烈日,辣椒苗都没种活。杨宁损失了十几万元,这些钱大多是她借来的,她陷入深深的挫败感中。很快,乐观的她找到了安慰:幸亏是自己先试种,没有让村民蒙受损失。她还说:“如果这点打击都承受不了,怎么带领村民致富呢,这个项目不行,就换个项目,我就不信我成功不了。”
习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说的“小木耳,大产业”,给了她启发,她想起了村里的西瓜似乎特别甜,也许可以来个“小西瓜,大产业”。杨宁连夜查找资料,询问专家。江门村西瓜甜果然是有原因的!它们种在高山上,昼夜温差大,西瓜就成长得慢,所以果肉坚实,糖化充分,看来,江门村种西瓜确实有地理优势!她立刻动员村民扩大西瓜种植面积,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成立了“苗阿嫂”种养专业合作社,打出“高山西瓜”的品牌。西瓜有了,怎么卖呢?杨宁灵机一动,在田头开直播卖起西瓜来。为了卖出更多西瓜,下班后她开着车帮村民把西瓜拉到柳州卖,经常凌晨3点才回到家,她感到腰酸背痛,极度疲倦,倒在床上鞋都没脱就睡着了。在她的辛苦努力下,每亩地的收益从不足1000元提升到了近4000元,十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。杨宁意识到高山产品就是本村优势产品,又带领江门村43名农户种植其他高山水果。
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,她经常组织村委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,对村民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。曾认为本科学历回村有点大材小用的她,还攻读了硕士研究生。
杨宁知道“越是民族的,越是世界的”,她四处留心,挖掘“能打”的苗山特色产品,发现当地苗族人传承千年的紫黑香糯,很受外界欢迎,她偷偷把家人给自己准备的婚房卖掉,作为启动资金,带领全村63户农户种植120亩高山特色稻米,以苗族“稻+鸭+鱼”共作模式种养,每亩增收1500多元。苗山野生灵芝、竹荪、木耳等很快也都成了江门村旗下很“能打”的特色产品,为村民带来了切实的增收。
2017年底,江门村全村脱贫,杨宁连任两届村官也已期满,有了调任的机会,但她决定留下来,“无我”即“有我”,她感觉自己被这个村强烈地需要,也看到了自己大展身手的舞台。她用习总书记的话给自己打气“不获全胜,决不收兵。”
星光赶路,大道不孤
“地球不爆炸,我都不放假”,这话简直就是杨宁的写照。她为缺衣少食的村民们联系爱心捐赠;看到村里留守儿童无人看护,她用自家地建了“留守儿童之家”,每天抽出时间陪伴他们,还拉来赞助,组织夏令营,邀在外大学生们回村与70多名留守儿童一起度假,开展军训、趣味知识讲座等活动,10多天的夏令营,儿童们大获裨益,大学生们也增添了对家乡的牵系……
杨宁深知,扶贫要扶志、扶智,她尽可能地把村民们的眼光向外界拓展延伸,把原来相对闭锁的“路”与外界对接联通起来,使他们开阔了视野,激活了斗志。
2016年1月,杨宁组建了一个团队,自掏腰包在县城租门面,成立了“苗村倌”电商服务中心,出售江门村的农产品。春节,杨宁把回乡过节的打工者邀来开年会,组织他们建微信老乡群,将“苗村倌”的产品发到群里,希望大家能够分享出去。她的热忱感染了老乡们,他们纷纷表示要为振兴家乡出一份力。她也在朋友圈做起了“微商”。2016年至2020年,“苗村倌”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,为江门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。
她还帮助村民创立了“苗阿嫂”“苗阿公”品牌,带着村民穿上美丽的苗服到柳州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。在政府牵线下,获得广西汽车集团等企业连年定点扶持。
2020年底,她带领村民建起融水县最大的腊味加工厂,经营腊肉腊肠,建成试产后,每年可加工5万多斤腊味,30位村民获得就业机会,60多农户增加养殖收入。下一步,她还将带领村民根据各屯的资源优势,打造一屯一品,争取让村里人一年四季,天天有收入。
星光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负有心人。江门村“活”起来了,木房变成了结实的砖瓦房,泥泞小路变成了水泥公路,从前到店里摸都不敢摸的冰箱等电器,都搬进了新房,从前极珍稀的酸鱼酸肉,现在是想吃就吃……最重要的,是村民们也“活”起来了,做电商、搞“田头直播营销”、办加工厂……日子是越来越鲜活美好了。
杨宁成了江门村人的“团宠”,老人们常把爱吃的、舍不得吃的东西带到村委会给她,有时是一颗桔子,有时是一碗酸。她若不在,她们就守到她回来……2018年,她被簇拥着成为女芒篙,巨大的幸福感袭来,这是物质享受远远不及的深刻和厚重。
大道不孤,党对扶贫攻坚工作,给予极大的引导、支持和期许,作为1985年生的“后浪”,杨宁与许许多多志同道合者一起,奋身投入扶贫攻坚的时代洪流中,绽放出青春的华彩。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,伟大的时代给予了她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,她感恩并决意坚守。
杨宁说:“作为一个党员,就要为人民服务。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我会做好服务,和我的乡亲们一起感受奋斗的幸福,开启崭新的生活!”十年深情反哺路,她与家乡早已血肉相连。
关联政策:
相关附件:
相关文档:
天行健,女芒篙不息反哺路
——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杨宁
杨宁,女,中共党员,现任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民委员会主任。2015年当选全国乡村创富好青年;2016年荣获“广西五四青年奖章”;2019年荣获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称号;2020年荣获“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”;2021年荣获第二十五届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”。
10年前,刚从大学毕业的杨宁并不知道,她回乡当村官的决定,会使自己成为融水县第一个女“芒篙”。
2021年,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亲手为这个苗乡女“芒篙”颁发了获奖证书,戴上了奖牌。
“芒篙”是苗族山神,每年正月,融水很多村寨都要迎请 “芒篙”。扮演“芒篙”的,向来是村里德高望重的男性。是怎样的崇敬,使得思想根深蒂固的村民们第一次自发以“芒篙舞”庆祝三八节?又第一次欢呼鼓舞拥出一个女“芒篙”?
左手繁华,右手亲情
杨宁的家乡江门村,是个贫困村,她毕业那年,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,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,只留下简陋破败的木房子、守望着蜿蜒小路的老人们,村庄贫瘠落后的沉寂着。
杨宁自幼努力学习,渴望走出大山。积极奋进的她大二时便入了党。毕业时,南宁多家单位愿意接收她,她也选好了工作,当她打电话告诉奶奶这个消息,奶奶说:“阿孙,你回我们县城工作吧,既进了城,离家又不远,当一个大学生村官也好呀。”
这是一次重要选择,一边是留在城里过朝九晚五的安稳日子,另一边是回到贫困的小山村去面对不知怎样的艰辛,杨宁彻夜难眠。作为留守儿童,小时候杨宁充分感受到了村里阿娘们的关爱、也感受了大苗山贫困。左手繁华相约,右手亲情难舍,杨宁终究是选择养育她的大苗山。她说:“大苗山养育了我,或许我可以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出一份力呢?如果不斩断穷根,阿娘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?于是我下定决心回村当一名‘大学生村官’。”
我将无我,砥砺前行
有人说扶贫干部要“三疼”:查找穷根走到脚疼,访贫问苦感到心疼,对症下药想到头疼。杨宁是一“疼”都没有少。她换上绿色老解放鞋,爬山路,走田基,挨家挨户去向村民了解情况,赶上谁家在干着活,她撸起袖子就帮忙,村民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接地气又勤快的大学生村官。
村民梁海春因病瘫痪在床,妻子实在没有办法,决定让三个孩子辍学,小女儿哀哀地求着:“妈,我想读书。”这一幕让杨宁潸然泪下,她决定资助孩子读书,一资助,就是6年。她还协助梁海春按照政策领取了低保金,目前梁海春一家已经搬迁到县里,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,开了家小卖部。
江门村盛产竹子,但竹子售价低,还有中间商赚差价,村民们赚不了几个钱。杨宁决定省去中间环节帮村民卖,她自费到广东、海南等地寻找商家,还建起收购点,提高了收购价格。这就惹恼了做竹子生意的亲戚,他们上门找她“算账”,极重亲情的杨宁这次毫不退让。近年来,仅卖竹一项,江门村种植户每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。
竹子成长周期长,她琢磨着来点“短平快”的项目经过考察,她很看好辣椒种植,但她没有贸然让村民种,而是说服了在柳州工作的同学一起回村种辣椒,流转了50多亩土地,为了保险起见,她还跟柳州一家公司签了保险合同,由公司提供技术和销路,她们负责种植管理。不料天公不作美,先是暴雨,后是烈日,辣椒苗都没种活。杨宁损失了十几万元,这些钱大多是她借来的,她陷入深深的挫败感中。很快,乐观的她找到了安慰:幸亏是自己先试种,没有让村民蒙受损失。她还说:“如果这点打击都承受不了,怎么带领村民致富呢,这个项目不行,就换个项目,我就不信我成功不了。”
习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说的“小木耳,大产业”,给了她启发,她想起了村里的西瓜似乎特别甜,也许可以来个“小西瓜,大产业”。杨宁连夜查找资料,询问专家。江门村西瓜甜果然是有原因的!它们种在高山上,昼夜温差大,西瓜就成长得慢,所以果肉坚实,糖化充分,看来,江门村种西瓜确实有地理优势!她立刻动员村民扩大西瓜种植面积,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成立了“苗阿嫂”种养专业合作社,打出“高山西瓜”的品牌。西瓜有了,怎么卖呢?杨宁灵机一动,在田头开直播卖起西瓜来。为了卖出更多西瓜,下班后她开着车帮村民把西瓜拉到柳州卖,经常凌晨3点才回到家,她感到腰酸背痛,极度疲倦,倒在床上鞋都没脱就睡着了。在她的辛苦努力下,每亩地的收益从不足1000元提升到了近4000元,十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。杨宁意识到高山产品就是本村优势产品,又带领江门村43名农户种植其他高山水果。
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,她经常组织村委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,对村民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。曾认为本科学历回村有点大材小用的她,还攻读了硕士研究生。
杨宁知道“越是民族的,越是世界的”,她四处留心,挖掘“能打”的苗山特色产品,发现当地苗族人传承千年的紫黑香糯,很受外界欢迎,她偷偷把家人给自己准备的婚房卖掉,作为启动资金,带领全村63户农户种植120亩高山特色稻米,以苗族“稻+鸭+鱼”共作模式种养,每亩增收1500多元。苗山野生灵芝、竹荪、木耳等很快也都成了江门村旗下很“能打”的特色产品,为村民带来了切实的增收。
2017年底,江门村全村脱贫,杨宁连任两届村官也已期满,有了调任的机会,但她决定留下来,“无我”即“有我”,她感觉自己被这个村强烈地需要,也看到了自己大展身手的舞台。她用习总书记的话给自己打气“不获全胜,决不收兵。”
星光赶路,大道不孤
“地球不爆炸,我都不放假”,这话简直就是杨宁的写照。她为缺衣少食的村民们联系爱心捐赠;看到村里留守儿童无人看护,她用自家地建了“留守儿童之家”,每天抽出时间陪伴他们,还拉来赞助,组织夏令营,邀在外大学生们回村与70多名留守儿童一起度假,开展军训、趣味知识讲座等活动,10多天的夏令营,儿童们大获裨益,大学生们也增添了对家乡的牵系……
杨宁深知,扶贫要扶志、扶智,她尽可能地把村民们的眼光向外界拓展延伸,把原来相对闭锁的“路”与外界对接联通起来,使他们开阔了视野,激活了斗志。
2016年1月,杨宁组建了一个团队,自掏腰包在县城租门面,成立了“苗村倌”电商服务中心,出售江门村的农产品。春节,杨宁把回乡过节的打工者邀来开年会,组织他们建微信老乡群,将“苗村倌”的产品发到群里,希望大家能够分享出去。她的热忱感染了老乡们,他们纷纷表示要为振兴家乡出一份力。她也在朋友圈做起了“微商”。2016年至2020年,“苗村倌”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,为江门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。
她还帮助村民创立了“苗阿嫂”“苗阿公”品牌,带着村民穿上美丽的苗服到柳州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。在政府牵线下,获得广西汽车集团等企业连年定点扶持。
2020年底,她带领村民建起融水县最大的腊味加工厂,经营腊肉腊肠,建成试产后,每年可加工5万多斤腊味,30位村民获得就业机会,60多农户增加养殖收入。下一步,她还将带领村民根据各屯的资源优势,打造一屯一品,争取让村里人一年四季,天天有收入。
星光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负有心人。江门村“活”起来了,木房变成了结实的砖瓦房,泥泞小路变成了水泥公路,从前到店里摸都不敢摸的冰箱等电器,都搬进了新房,从前极珍稀的酸鱼酸肉,现在是想吃就吃……最重要的,是村民们也“活”起来了,做电商、搞“田头直播营销”、办加工厂……日子是越来越鲜活美好了。
杨宁成了江门村人的“团宠”,老人们常把爱吃的、舍不得吃的东西带到村委会给她,有时是一颗桔子,有时是一碗酸。她若不在,她们就守到她回来……2018年,她被簇拥着成为女芒篙,巨大的幸福感袭来,这是物质享受远远不及的深刻和厚重。
大道不孤,党对扶贫攻坚工作,给予极大的引导、支持和期许,作为1985年生的“后浪”,杨宁与许许多多志同道合者一起,奋身投入扶贫攻坚的时代洪流中,绽放出青春的华彩。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,伟大的时代给予了她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,她感恩并决意坚守。
杨宁说:“作为一个党员,就要为人民服务。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我会做好服务,和我的乡亲们一起感受奋斗的幸福,开启崭新的生活!”十年深情反哺路,她与家乡早已血肉相连。
关联政策:
相关附件:
相关文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