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的“老专家”
——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谢评周
谢评周,男,中共党员,现任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-装备制造工段长、集团特聘高级专家、高级技师。201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-敬业奉献、柳州市“百年五四.龙城青年好榜样”;2020年获得“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”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“广西五一劳动奖章”。
提起“专家”二字,往往联想到的是历经多年磨砺,最终成为一方能手的老师傅。不过,在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,却有一位90后“老专家”——今年29岁的谢评周,是广西汽车集团装备制造工段长、集团特聘专家、高级技师。
从技校生到本科生
“我老家是柳江县的,虽然距离柳州不远,但是想要在柳州真正扎根确实不容易,我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。”周身洋溢青春活力的帅小伙,三句话音未落,话锋已顺势切入本行,笑盈盈地将记忆碎片“焊接”起来,打开艰辛而甜蜜的过往话匣,一边干活一边娓娓道来……
在农村土生土长的谢评周,从小就对电风扇、打谷机等器械产生浓厚兴趣,喜欢盯着空转的扇叶、滚筒“聚精会神”,喜欢贴耳朵听着会发出清脆响声的铃铛“胡思乱想”,还经常对着老式八卦钟的钟摆“发愣”半晌。曾多次私下把父亲的一辆老式自行车拆得七零八落,然后赶在父亲用车前,急急忙忙地把车重新组装复原。直到有一次因清理扫尾工作失误,忘记擦拭车把,油污弄脏父亲双手,他暗自玩转自行车的“天机”才不慎泄露,弄得父子边洗油污,边相视窃笑。手还没洗净,父亲心中怒气早已随笑声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因对机械修理情有独钟,谢评周初中毕业后便选择到柳州市技工学校读钳工专业。初进校园,谢评周似乎来到了一个广阔而神秘的自由世界,想摆弄自己喜欢的器械,再也不用“暗箱操作”了。每天都可跟着老师同学,光明正大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,动手进行实操训练。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在学校,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操课,谢评周每门功课都学得很认真。遇到疑难问题,他总是想着法子向老师请教问明白,从不让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过夜。每次上课,谢评周常常是早到晚走的学生之一,经常复习功课、强化实操训练到深夜,成为了同学中开关教室照明灯次数最多的“灯手”。
2010年毕业季,谢评周带着成为“万能钳工”的理想,进入五菱集团实习。“当时同事都是大专以上文凭,只有我是中专生,工作中自己常感到吃力……”这个现状,让谢评周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。因此,他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、广西科技大学参加在职学习。白天,围着带教老师傅忙工作,一点一点“夺取”师傅的力量。他在工装设备改造维护中抢着干活,只为获得一次次实践机会,得到经验的积累。晚上,忙预习功课、做作业,临近期末,还要忙复习考试。每到那时,谢评周经常要忙到三更半夜才完成任务,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。几年后,谢评周不仅先后取得大专、本科文凭,而且只用几个月就学会了锉、削、锯等基本功,深谙了“锉方”秘诀,掌握了车床、铣床、磨床、钻床、电焊、气焊、模具制作等工种的加工技能,并能熟练地独立操作,为实现“万能钳工”的理想夯实了基础。
从初级工到“国字号”
谢评周一直认同“生产是战场,设备是武器”的观点,认为在汽车制造业有好武器才能打好仗、打胜仗。为在“战场”上取胜,他苦练“杀敌”本领。有一段时间,谢评周休息日总是不见踪影。原来,他不是挎背包、拿水壶和干粮到图书馆学习专业技术知识,就是坐在电脑前反复操作,修改参数,对比数据,自学UG软件设计、新工装的研发设计制作等技术,一干常常废寝忘食。经过不断学习、实践,谢评周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与日俱增。逐步适应了汽车智造自动化、智能化和互联化需求,所学知识和技能频频派上用场,成了助力公司智能制造转型升级、技术革新的干将。
2018年,高温假期间开展的副车架拧紧机改造项目,因生产停线切换时间紧,任务重,谢评周主动放弃休假,和同事并肩作战。连续3天工作到凌晨3点,终于在收假前顺利完成了拧紧轴+伺服电机的自动化改造任务。3个工位3台自动拧紧机,同时兼容宝骏310、530等5种车型,每班减员3人,节约人工成本近30万元。他主导实施的前大梁生产线改造项目,利用6台闲置机器人和4把闲置气动焊钳,实现4台焊接机器人+2台搬运机器人自动化改造,又节约人工成本58万元……技改项目连获成功,使谢评周越战越勇。但实践让他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,让他明白在部件组装过程中,哪怕一丁点加工遗落的铁屑或毛刺未清理干净,安装上去的部件都要拆下来重装,费时又费力。所以,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零件加工,从反复检测到组装验证,每个环节,他都要求精益求精。忙起来一干就是10多小时,走下工作台,才感觉浑身酸痛。他研发的底盘钮梁压装设备技改新成果,将液压压装转为伺服压装,产品精度合格率由95%提高到100%,重复定位由0.05毫米精准到0.02毫米。以前从压装到喷码,需两个操作工用两台设备共同完成。应用新成果既省劳力,又提高生产效率20%,一年节约生产成本30多万元。“当时产品精度合格率95%,常规算是达标的,但我想做到更精细” 谢评周做事总要求做到更好。从0.05毫米精准到0.02毫米,途中这0.03毫米,他在工坊里、电脑前、甚至病床上,马不停蹄地连续追踪研究了5年,才取得成功。
9年来,谢评周先后完成400多个自动化项目,共降低成本1100多万元。丰硕成果和高超技能,让他获得破格提升技师资格,成为五菱历史上最年轻的技师,并晋升为钳工专家,实现了从一名初级钳工成长为国家高级技能人才的飞跃。
从公司奖到专家津贴
常说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,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,三等人没本事有脾气。在工友看来,性格随和、乐于助人的谢评周,自然位居“头等人”之列。2018年,担任车间工段长的谢评周,着手成立质量组,完成设备制造标准化、安装标准化、质量检测标准文件库,并通过传、帮、带的方式,将自己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,使技艺技能得到传承,一批更为年轻的90后同事在谢评周的培养下快速成长,为五菱汽车发展提供源源不动的“集团作战”的人才支撑,助力公司汽车制造自动化、智能化发展。
在谢评周获得的众多荣誉中,五菱集团2010年职工技能大赛钳工比赛第二名的奖状,是他入职以来获得的第一份荣誉。这份泛黄的荣誉证书,激励着他在岗位上不断努力奋斗,锻炼成长,直到今天——谢评周不但带徒传技带出了名堂,而且一直埋头苦干的产品研发、自动化改造等工作也连创佳绩。2011年在全国“振兴杯”青技赛广西区选拔的装配钳工比赛中一举成名,2014年《后桥总成自动上线机器人设计制作》、2015年设计的《车桥厂G线后桥附件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夹具兼容改造》等项目获得区级表彰12项,柳州市级项目16项。2017年设计制造珠体自动压装机项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2019年,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谢评周再传捷报,成为国家技能类人才,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。
从造“汽车”到造口罩
艺高人胆大。无论在哪个岗位做什么活,身怀高超技艺的谢评周都能出色完成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年,谢评周更忙。疫情防控期间,因疫情影响口罩生产设备全国紧缺,他积极响应公司号召,充分发挥自主加工优势,带领班组成员人24小时轮番作业,完成180多个关键模块零件加工,自主加工率超过60%,为整线集成赢得时间和主动权,成功自主设计了第一条公司自动口罩生产线。3月8日零件全部到位后,仅用1天就完成整线组装,进入机械、电气穿插调试。团队连轴运转96小时,累计攻克平行送料、打片、鼻梁加强线断料、裁剪、耳带焊接、三机联动等技术难题,使自主设计制造、产能每天8万只的首条自动口罩生产线在3月12日完成调试。难题之多,时间之短,在谢评周眼力这些都不是问题,只有有效解决一罩难求的燃眉之急,让一批批合格的口罩,源源不断地下线助力抗疫,这才是他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。
面对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、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,谢评周没有沾沾自喜,而是继续朝“履行道德模范责任,带领更多人在柳州智能制造道路上高速发展”的目标努力奋斗着,继续用实力和成绩回馈青春和初心。
关联政策:
相关附件:
相关文档:
年轻的“老专家”
——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谢评周
谢评周,男,中共党员,现任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-装备制造工段长、集团特聘高级专家、高级技师。201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-敬业奉献、柳州市“百年五四.龙城青年好榜样”;2020年获得“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”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“广西五一劳动奖章”。
提起“专家”二字,往往联想到的是历经多年磨砺,最终成为一方能手的老师傅。不过,在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,却有一位90后“老专家”——今年29岁的谢评周,是广西汽车集团装备制造工段长、集团特聘专家、高级技师。
从技校生到本科生
“我老家是柳江县的,虽然距离柳州不远,但是想要在柳州真正扎根确实不容易,我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。”周身洋溢青春活力的帅小伙,三句话音未落,话锋已顺势切入本行,笑盈盈地将记忆碎片“焊接”起来,打开艰辛而甜蜜的过往话匣,一边干活一边娓娓道来……
在农村土生土长的谢评周,从小就对电风扇、打谷机等器械产生浓厚兴趣,喜欢盯着空转的扇叶、滚筒“聚精会神”,喜欢贴耳朵听着会发出清脆响声的铃铛“胡思乱想”,还经常对着老式八卦钟的钟摆“发愣”半晌。曾多次私下把父亲的一辆老式自行车拆得七零八落,然后赶在父亲用车前,急急忙忙地把车重新组装复原。直到有一次因清理扫尾工作失误,忘记擦拭车把,油污弄脏父亲双手,他暗自玩转自行车的“天机”才不慎泄露,弄得父子边洗油污,边相视窃笑。手还没洗净,父亲心中怒气早已随笑声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因对机械修理情有独钟,谢评周初中毕业后便选择到柳州市技工学校读钳工专业。初进校园,谢评周似乎来到了一个广阔而神秘的自由世界,想摆弄自己喜欢的器械,再也不用“暗箱操作”了。每天都可跟着老师同学,光明正大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,动手进行实操训练。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在学校,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操课,谢评周每门功课都学得很认真。遇到疑难问题,他总是想着法子向老师请教问明白,从不让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过夜。每次上课,谢评周常常是早到晚走的学生之一,经常复习功课、强化实操训练到深夜,成为了同学中开关教室照明灯次数最多的“灯手”。
2010年毕业季,谢评周带着成为“万能钳工”的理想,进入五菱集团实习。“当时同事都是大专以上文凭,只有我是中专生,工作中自己常感到吃力……”这个现状,让谢评周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。因此,他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、广西科技大学参加在职学习。白天,围着带教老师傅忙工作,一点一点“夺取”师傅的力量。他在工装设备改造维护中抢着干活,只为获得一次次实践机会,得到经验的积累。晚上,忙预习功课、做作业,临近期末,还要忙复习考试。每到那时,谢评周经常要忙到三更半夜才完成任务,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。几年后,谢评周不仅先后取得大专、本科文凭,而且只用几个月就学会了锉、削、锯等基本功,深谙了“锉方”秘诀,掌握了车床、铣床、磨床、钻床、电焊、气焊、模具制作等工种的加工技能,并能熟练地独立操作,为实现“万能钳工”的理想夯实了基础。
从初级工到“国字号”
谢评周一直认同“生产是战场,设备是武器”的观点,认为在汽车制造业有好武器才能打好仗、打胜仗。为在“战场”上取胜,他苦练“杀敌”本领。有一段时间,谢评周休息日总是不见踪影。原来,他不是挎背包、拿水壶和干粮到图书馆学习专业技术知识,就是坐在电脑前反复操作,修改参数,对比数据,自学UG软件设计、新工装的研发设计制作等技术,一干常常废寝忘食。经过不断学习、实践,谢评周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与日俱增。逐步适应了汽车智造自动化、智能化和互联化需求,所学知识和技能频频派上用场,成了助力公司智能制造转型升级、技术革新的干将。
2018年,高温假期间开展的副车架拧紧机改造项目,因生产停线切换时间紧,任务重,谢评周主动放弃休假,和同事并肩作战。连续3天工作到凌晨3点,终于在收假前顺利完成了拧紧轴+伺服电机的自动化改造任务。3个工位3台自动拧紧机,同时兼容宝骏310、530等5种车型,每班减员3人,节约人工成本近30万元。他主导实施的前大梁生产线改造项目,利用6台闲置机器人和4把闲置气动焊钳,实现4台焊接机器人+2台搬运机器人自动化改造,又节约人工成本58万元……技改项目连获成功,使谢评周越战越勇。但实践让他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,让他明白在部件组装过程中,哪怕一丁点加工遗落的铁屑或毛刺未清理干净,安装上去的部件都要拆下来重装,费时又费力。所以,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零件加工,从反复检测到组装验证,每个环节,他都要求精益求精。忙起来一干就是10多小时,走下工作台,才感觉浑身酸痛。他研发的底盘钮梁压装设备技改新成果,将液压压装转为伺服压装,产品精度合格率由95%提高到100%,重复定位由0.05毫米精准到0.02毫米。以前从压装到喷码,需两个操作工用两台设备共同完成。应用新成果既省劳力,又提高生产效率20%,一年节约生产成本30多万元。“当时产品精度合格率95%,常规算是达标的,但我想做到更精细” 谢评周做事总要求做到更好。从0.05毫米精准到0.02毫米,途中这0.03毫米,他在工坊里、电脑前、甚至病床上,马不停蹄地连续追踪研究了5年,才取得成功。
9年来,谢评周先后完成400多个自动化项目,共降低成本1100多万元。丰硕成果和高超技能,让他获得破格提升技师资格,成为五菱历史上最年轻的技师,并晋升为钳工专家,实现了从一名初级钳工成长为国家高级技能人才的飞跃。
从公司奖到专家津贴
常说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,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,三等人没本事有脾气。在工友看来,性格随和、乐于助人的谢评周,自然位居“头等人”之列。2018年,担任车间工段长的谢评周,着手成立质量组,完成设备制造标准化、安装标准化、质量检测标准文件库,并通过传、帮、带的方式,将自己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,使技艺技能得到传承,一批更为年轻的90后同事在谢评周的培养下快速成长,为五菱汽车发展提供源源不动的“集团作战”的人才支撑,助力公司汽车制造自动化、智能化发展。
在谢评周获得的众多荣誉中,五菱集团2010年职工技能大赛钳工比赛第二名的奖状,是他入职以来获得的第一份荣誉。这份泛黄的荣誉证书,激励着他在岗位上不断努力奋斗,锻炼成长,直到今天——谢评周不但带徒传技带出了名堂,而且一直埋头苦干的产品研发、自动化改造等工作也连创佳绩。2011年在全国“振兴杯”青技赛广西区选拔的装配钳工比赛中一举成名,2014年《后桥总成自动上线机器人设计制作》、2015年设计的《车桥厂G线后桥附件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夹具兼容改造》等项目获得区级表彰12项,柳州市级项目16项。2017年设计制造珠体自动压装机项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2019年,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谢评周再传捷报,成为国家技能类人才,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。
从造“汽车”到造口罩
艺高人胆大。无论在哪个岗位做什么活,身怀高超技艺的谢评周都能出色完成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年,谢评周更忙。疫情防控期间,因疫情影响口罩生产设备全国紧缺,他积极响应公司号召,充分发挥自主加工优势,带领班组成员人24小时轮番作业,完成180多个关键模块零件加工,自主加工率超过60%,为整线集成赢得时间和主动权,成功自主设计了第一条公司自动口罩生产线。3月8日零件全部到位后,仅用1天就完成整线组装,进入机械、电气穿插调试。团队连轴运转96小时,累计攻克平行送料、打片、鼻梁加强线断料、裁剪、耳带焊接、三机联动等技术难题,使自主设计制造、产能每天8万只的首条自动口罩生产线在3月12日完成调试。难题之多,时间之短,在谢评周眼力这些都不是问题,只有有效解决一罩难求的燃眉之急,让一批批合格的口罩,源源不断地下线助力抗疫,这才是他攻坚克难的最大动力。
面对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、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,谢评周没有沾沾自喜,而是继续朝“履行道德模范责任,带领更多人在柳州智能制造道路上高速发展”的目标努力奋斗着,继续用实力和成绩回馈青春和初心。
关联政策:
相关附件:
相关文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