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围绕中心,服务大局,以共青团县域改革为契机,用“三步法”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模式,在各领域形成一批特色鲜明、影响广泛、贡献突出的“青”字招牌,构建了县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格局,广大青年志愿者成为推动县域基层治理、乡村振兴、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。
第一步,构建志愿服务组织体系。一是建立社会化动员体系。融水县通过“县级建协会,基层建队”,构建“布局合理、管理规范、充满活力”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。成立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,新增专职工作人员3名,协会荣获第十三届“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”。发挥团属社会组织枢纽作用,以参与志愿服务为载体将两新组织青年紧紧凝聚在共青团周围。二是打造专业化工作队伍。制定专项志愿服务标准和流程,在民族团结、垃圾分类、法律援助、禁毒防艾、疫情防控等领域,组建了6支专业青年志愿服务队。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技能培训和救援能力培训,大大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。三是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。通过项目化运作,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品牌化,建立“培育—孵化—转化”志愿服务机制,为各社群品牌定位,形成了抗疫、乡村振兴、少队、助童、助青、助老等一批影响广泛、口碑优良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。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,各类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,资源整合不断拓展,造血能力逐步增强,社会影响不断扩大。
第二步,创建志愿服务工作品牌。一是广泛聚合资源。依托“广西青空间”、青年志愿服务驿站、红领巾活动站,实现志愿服务阵地多元化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、与企业、基金会合作等形式,争取项目资金超过28万元,实现资金来源有保障,项目可持续。积极争取高校资源扶持,引入资金、项目、人才,如西北工业大学在融水县思源实验学校建设国防科普教育基地,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科普志愿服务,深受学生喜爱。二是精准供需对接。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服务,通过派驻2名社工、青年志愿者、西部计划志愿者、社会爱心人士等入驻社区服务,形成“团干部+社工+志愿者”的服务链,打造“社区点单+团县委配单+志愿者接单”的志愿服务模式,常态化开展“六点小课堂”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等方面服务。三是深化“青字”品牌。依托全国、全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平台,培育出“暖融工程”“领航行动”“炭火行动”“心桥助学”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。该县西部计划项目办主任梁太生表示:“我们青年志愿者的故事已经飞出了大苗山走向全国,给青年们带去了满满的青春正能量。近年来,融水志愿者们参与了团中央“志愿服务大讲堂”录制,写给孩子们的歌《也许我出现的意义》及“一场下在内陆最南的雪”也登上了团中央“云上故事会”舞台。《西工大研究生支教团走进苗寨》《苗山脱贫影像志——支教学子将别苗乡》等故事更被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。”
第三步,提升志愿服务大局贡献度。一是在疫情防控中守护家园。该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余浩彬表示:“在疫情防控一线,我们融水组织招募了140余名青年志愿者开展“一线抗疫”活动,他们走进社区、医院、车站、交通卡点,为80余名外出复工人员安排免费车辆和赠送口罩、爱心包等,为300余名医护工作者、外卖小哥和消防官兵带去慰问,这些小成绩和小感动汇集起战胜疫情的磅礴青春力量。”。二是在乡村振兴中当好先锋。组织西工大研支团、郑大研支团成员开展支教,为大苗山注入优质教育资源,增设具有实操性强的“三航”课外科普活动。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实施志愿服务八项行动,帮助搬迁群众和留守儿童快速适应并融入社区生活,提升青年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三是在促进民族团结中担当作为。实施社区青春行动,引导青年志愿服务力量下沉社区,常态化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志愿服务活动,利用广西壮族“三月三”等少数民族节日,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活动,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。开展“双语双向助力乡村振兴”志愿服务、守望乡村消防志愿服务和苗乡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等,以扎扎实实的服务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。
作者:石庆杰 梁太生
邮编:545000
作者单位及部门:共青团柳州市委员会组织部、共青团融水县委员会
联系电话:18885540503,0772-2835335
联系地址:广西区柳州市鱼峰区新柳大道91号启元广场A座10楼
关联政策:
相关附件:
相关文档:
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围绕中心,服务大局,以共青团县域改革为契机,用“三步法”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模式,在各领域形成一批特色鲜明、影响广泛、贡献突出的“青”字招牌,构建了县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格局,广大青年志愿者成为推动县域基层治理、乡村振兴、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。
第一步,构建志愿服务组织体系。一是建立社会化动员体系。融水县通过“县级建协会,基层建队”,构建“布局合理、管理规范、充满活力”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。成立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,新增专职工作人员3名,协会荣获第十三届“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”。发挥团属社会组织枢纽作用,以参与志愿服务为载体将两新组织青年紧紧凝聚在共青团周围。二是打造专业化工作队伍。制定专项志愿服务标准和流程,在民族团结、垃圾分类、法律援助、禁毒防艾、疫情防控等领域,组建了6支专业青年志愿服务队。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技能培训和救援能力培训,大大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。三是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。通过项目化运作,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品牌化,建立“培育—孵化—转化”志愿服务机制,为各社群品牌定位,形成了抗疫、乡村振兴、少队、助童、助青、助老等一批影响广泛、口碑优良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。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,各类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,资源整合不断拓展,造血能力逐步增强,社会影响不断扩大。
第二步,创建志愿服务工作品牌。一是广泛聚合资源。依托“广西青空间”、青年志愿服务驿站、红领巾活动站,实现志愿服务阵地多元化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、与企业、基金会合作等形式,争取项目资金超过28万元,实现资金来源有保障,项目可持续。积极争取高校资源扶持,引入资金、项目、人才,如西北工业大学在融水县思源实验学校建设国防科普教育基地,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科普志愿服务,深受学生喜爱。二是精准供需对接。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服务,通过派驻2名社工、青年志愿者、西部计划志愿者、社会爱心人士等入驻社区服务,形成“团干部+社工+志愿者”的服务链,打造“社区点单+团县委配单+志愿者接单”的志愿服务模式,常态化开展“六点小课堂”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等方面服务。三是深化“青字”品牌。依托全国、全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平台,培育出“暖融工程”“领航行动”“炭火行动”“心桥助学”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。该县西部计划项目办主任梁太生表示:“我们青年志愿者的故事已经飞出了大苗山走向全国,给青年们带去了满满的青春正能量。近年来,融水志愿者们参与了团中央“志愿服务大讲堂”录制,写给孩子们的歌《也许我出现的意义》及“一场下在内陆最南的雪”也登上了团中央“云上故事会”舞台。《西工大研究生支教团走进苗寨》《苗山脱贫影像志——支教学子将别苗乡》等故事更被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。”
第三步,提升志愿服务大局贡献度。一是在疫情防控中守护家园。该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余浩彬表示:“在疫情防控一线,我们融水组织招募了140余名青年志愿者开展“一线抗疫”活动,他们走进社区、医院、车站、交通卡点,为80余名外出复工人员安排免费车辆和赠送口罩、爱心包等,为300余名医护工作者、外卖小哥和消防官兵带去慰问,这些小成绩和小感动汇集起战胜疫情的磅礴青春力量。”。二是在乡村振兴中当好先锋。组织西工大研支团、郑大研支团成员开展支教,为大苗山注入优质教育资源,增设具有实操性强的“三航”课外科普活动。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实施志愿服务八项行动,帮助搬迁群众和留守儿童快速适应并融入社区生活,提升青年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三是在促进民族团结中担当作为。实施社区青春行动,引导青年志愿服务力量下沉社区,常态化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志愿服务活动,利用广西壮族“三月三”等少数民族节日,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活动,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。开展“双语双向助力乡村振兴”志愿服务、守望乡村消防志愿服务和苗乡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等,以扎扎实实的服务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。
作者:石庆杰 梁太生
邮编:545000
作者单位及部门:共青团柳州市委员会组织部、共青团融水县委员会
联系电话:18885540503,0772-2835335
联系地址:广西区柳州市鱼峰区新柳大道91号启元广场A座10楼
关联政策:
相关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