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累的时候,站着就能睡
--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刘克志
刘克志,男,群众,现任广西建工三建公司劳务队组长。曾获得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、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;“自治区优秀农民工” 、“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”;获得党中央、国务院授予的“全国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。
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是刘克志最认同的诗句,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是他高中毕业后步入社会的“成人礼”。回首过往的人生路,有阳光、也有风雨,有平坦的道路,也有荆棘的坎坷,刘克志的漫漫人生长路总是充满着挑战,这也造就了他的人生精彩篇章。这不,从一个搬砖小工,成长为全国青联委员,这其中的故事势必引人入胜。
艰苦奋斗,永不言弃
1999年,17岁的少年刘克志从湖南省出发,前往柳州面粉总厂的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上做一个担灰挑砖的小工,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。不过,这个小工有点与众不同,工友看录像、喝啤酒、打扑克牌的时候,他在报名读书,一拿起书本,他就“啃”得津津有味,常常连吃饭都忘记了。除了最基本的日常开销和资助弟弟妹妹的学费外,余下的钱,他全部用来购买建筑类书籍。
很快,就像农民辛勤种地施肥后喜迎丰收一样,2004年,他拿到广西桂林工学院土木系函授本科文凭,而后,像摘菜一样,他把一连串的证书一一放进自己的菜篮子里,柳州市首批建筑工人岗位资质证书、工民建专业助理工程师职称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证……在成为技术大神的同时,他也成了带几十号人干活的领头羊,他严于律己,同事们都服气他。
同年,刘克志参与广西三建承建的广西-东盟博览会重点工程----南宁市金湖广场地下商场主体及地面景观工程施工。那时年仅22岁的刘克志带领队组创造了“77天完成1亿元产值”的广西施工神话。
在当时,南宁市金湖广场地下商场主体及地面景观工程施工项目,是一个普通建筑工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见到的超级大工程。施工面积大,工程造价高,工地地形复杂,且是政府重点工程,方方面面的眼睛都在盯着,当时主抓这项工程的南宁市委书记,常常在深夜的时候一个人来查看工程进度,可想而知这项工程必定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,刘克志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。
时间紧,任务重,5、6月正值南宁的雨季。地下商场主体负二楼里,年轻的刘克志带着团队,在半密闭的空间里加紧施工。为赶工期,工人实施24小时3班制,管理人员24小时2班制。工地上,因陋就简的照明是唯一的光源,风爆机和搅拌机发出的轰鸣声震得耳朵嗡嗡响,逼得每个人都不得不大声说话。在一次陪三建总经理检查负二楼后浇带施工,昏暗的灯光下,刘克志一时没注意踩空,摔了一跤,腿别了,走不了路,还是年过五旬的总经理把他背出去的。到了地面一看,脚踝肿得像个馒头,同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一下,可刘克志还是在简单的冰敷包扎后,坚持返回工地继续工作。
一栋建筑,尤其是高层建筑,地下部分绝对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,也绝对是整个施工最耗工时和最艰苦的部分。长期泡在工地里的刘克志,为应对地下室潮湿积水,钉子多、杂物多的工地环境,想出了很多办法保护自己的脚,最开始是在水鞋里垫一块薄薄的钢板,后来,他嫌钢板太硬,冬天穿着脚又冷,特意找师傅定制了一批厚底牛筋鞋,5~6厘米的厚度足以防范钉子扎脚。后来,刘克志把这一护脚方法在队组里全员推广,成为整个队组的安全防护法宝之一。
呕心沥血,冷暖自知
2009年初,上一年的金融危机余波犹存,27岁的刘克志便带领队组负责柳州市建筑地标——东城·印象项目的施工工作。 6月份,工程主体所需的模板、方条因资金紧张无法按时到位,项目面临停工的困境。一旦真的停下来,就意味着每月高达数十万的损失,严重的话甚至烂尾,刘克志 “想业主所想,急工程所急”,他带领队组克服雨季积水的恶劣天气,在半封闭的潮湿闷热的地下室采用分区抽水、分段搬运、吊机不停的方法艰苦奋战,硬是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将6万多张模板、13万多根方条、和大量的铁材从地下室转移上来,确保了主体工程施工的进度,为项目节约材料款400多万。吃瓜群众看到的是枯燥无味的数字,只有专业人士才会知道,这样的数字背后,是多么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。
他后来回忆说,真的是实打实的硬仗,适逢雨季,工人们不得不穿着雨衣工作;地下室的积水没过膝盖,每个工人都穿着高帮雨鞋,走起路来摇摇摆摆;地下室是个半密闭的潮湿空间,最是适合蚊子繁殖,那种小小的墨蚊子,一咬就是一个又红又肿又痒的大包;潮湿怕漏电,照明灯都尽可能挂得高一些,地面的照明就靠工人帽子上的小矿工灯;如此种种,不一而足,当时真的是熬红了眼,磨破了鞋,最累的时候,几乎就是站着便可以睡的那种。后来,这个工程因为管理严格、质量过硬,获得“国家优质工程奖”和“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”荣誉称号,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。
2008年底,刘克志获得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称号,到北京接受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表彰。温家宝总理对农民工一直怀有深情厚谊,一直致力于维护农民工的权益,在表彰会上,温家宝总理深情地表达了对农民工在建设祖国中做的贡献,还向被表彰的农民工们鞠了一个90度的躬,总理的风范,深深地感染了年轻的刘克志。
后来,已经成为技术大神和有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的刘克志,又经历了多项工程尤其是大型工程的施工。2013年,在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仙葫分院项目中,刘克志带领队组500多人积极开展施工大会战。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,队组仅用120天,就完成了产值5800多万、将近2万平米的三层地下室施工,还把工期提前了30天。而刘克志队组在项目中坚持的“过程精品”理念,使得这一项目获评“自治区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”,在迎接国务院安委办监督组的检查中顺利通过验收,并多次获得自治区住建厅领导的肯定。刘克志盖过住房,修过学校,建过马路。他所带的队组因“施工质量好,完成进度快,敢于吃苦打硬仗,团结协作好”而在建筑行业中声名鹊起,成为行业内的一支铁军。
回馈社会,实现价值
作为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,刘克志深知背井离乡的思乡之苦,每到春节,他都把工友们返家探亲当成大事来办。2007年以来,他先后自费十多万元,为工友们购买了1600多张探亲火车票。他也从不拖欠工友的工资,2014年春节前,工程业主方资金周转困难,暂时无力为工人发放工资,刘克志自掏腰包,向亲戚朋友借贷,硬是凑够了80多万元给工友们发放工资。他说,自己再委屈也不能委屈了工友们,一定要让他们开开心心的回家过好年。他也深信,给别人一缕阳光,就是给自己一丝温暖。
他为湖南一对失亲家庭姐弟无偿资助学杂费;为在车祸中失去双腿的孩子筹集医疗费用;他还带头捐资,为家乡父老硬化道路,桥梁,实现了户户路到家的梦。就在今年,刘克志还和朋友们一道,慰问鱼峰区的孤儿,给孩子们送书籍,送新年礼包,并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高达千元的新年红包……
当选柳州市人大代表后,他积极为农民工发声,为城市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献计献策,成了刘克志新的担当。他先后写了建立城市荣誉制度,柳州工学院名称转变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重点建议。
刘克志说,“劳动最光荣是社会主流价值。柳州是我的第二故乡,我十几岁就来柳州了。是柳州这方水土,这里的父老乡亲给了我干事创业的环境与热情。柳州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,镌刻了我青春的印迹,我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,才能回报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们。”古人说的投桃报李,大概就是这样吧。
关联政策:
相关附件:
相关文档:
最累的时候,站着就能睡
--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刘克志
刘克志,男,群众,现任广西建工三建公司劳务队组长。曾获得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、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;“自治区优秀农民工” 、“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”;获得党中央、国务院授予的“全国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。
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是刘克志最认同的诗句,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是他高中毕业后步入社会的“成人礼”。回首过往的人生路,有阳光、也有风雨,有平坦的道路,也有荆棘的坎坷,刘克志的漫漫人生长路总是充满着挑战,这也造就了他的人生精彩篇章。这不,从一个搬砖小工,成长为全国青联委员,这其中的故事势必引人入胜。
艰苦奋斗,永不言弃
1999年,17岁的少年刘克志从湖南省出发,前往柳州面粉总厂的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上做一个担灰挑砖的小工,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。不过,这个小工有点与众不同,工友看录像、喝啤酒、打扑克牌的时候,他在报名读书,一拿起书本,他就“啃”得津津有味,常常连吃饭都忘记了。除了最基本的日常开销和资助弟弟妹妹的学费外,余下的钱,他全部用来购买建筑类书籍。
很快,就像农民辛勤种地施肥后喜迎丰收一样,2004年,他拿到广西桂林工学院土木系函授本科文凭,而后,像摘菜一样,他把一连串的证书一一放进自己的菜篮子里,柳州市首批建筑工人岗位资质证书、工民建专业助理工程师职称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证……在成为技术大神的同时,他也成了带几十号人干活的领头羊,他严于律己,同事们都服气他。
同年,刘克志参与广西三建承建的广西-东盟博览会重点工程----南宁市金湖广场地下商场主体及地面景观工程施工。那时年仅22岁的刘克志带领队组创造了“77天完成1亿元产值”的广西施工神话。
在当时,南宁市金湖广场地下商场主体及地面景观工程施工项目,是一个普通建筑工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见到的超级大工程。施工面积大,工程造价高,工地地形复杂,且是政府重点工程,方方面面的眼睛都在盯着,当时主抓这项工程的南宁市委书记,常常在深夜的时候一个人来查看工程进度,可想而知这项工程必定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,刘克志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。
时间紧,任务重,5、6月正值南宁的雨季。地下商场主体负二楼里,年轻的刘克志带着团队,在半密闭的空间里加紧施工。为赶工期,工人实施24小时3班制,管理人员24小时2班制。工地上,因陋就简的照明是唯一的光源,风爆机和搅拌机发出的轰鸣声震得耳朵嗡嗡响,逼得每个人都不得不大声说话。在一次陪三建总经理检查负二楼后浇带施工,昏暗的灯光下,刘克志一时没注意踩空,摔了一跤,腿别了,走不了路,还是年过五旬的总经理把他背出去的。到了地面一看,脚踝肿得像个馒头,同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一下,可刘克志还是在简单的冰敷包扎后,坚持返回工地继续工作。
一栋建筑,尤其是高层建筑,地下部分绝对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,也绝对是整个施工最耗工时和最艰苦的部分。长期泡在工地里的刘克志,为应对地下室潮湿积水,钉子多、杂物多的工地环境,想出了很多办法保护自己的脚,最开始是在水鞋里垫一块薄薄的钢板,后来,他嫌钢板太硬,冬天穿着脚又冷,特意找师傅定制了一批厚底牛筋鞋,5~6厘米的厚度足以防范钉子扎脚。后来,刘克志把这一护脚方法在队组里全员推广,成为整个队组的安全防护法宝之一。
呕心沥血,冷暖自知
2009年初,上一年的金融危机余波犹存,27岁的刘克志便带领队组负责柳州市建筑地标——东城·印象项目的施工工作。 6月份,工程主体所需的模板、方条因资金紧张无法按时到位,项目面临停工的困境。一旦真的停下来,就意味着每月高达数十万的损失,严重的话甚至烂尾,刘克志 “想业主所想,急工程所急”,他带领队组克服雨季积水的恶劣天气,在半封闭的潮湿闷热的地下室采用分区抽水、分段搬运、吊机不停的方法艰苦奋战,硬是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将6万多张模板、13万多根方条、和大量的铁材从地下室转移上来,确保了主体工程施工的进度,为项目节约材料款400多万。吃瓜群众看到的是枯燥无味的数字,只有专业人士才会知道,这样的数字背后,是多么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。
他后来回忆说,真的是实打实的硬仗,适逢雨季,工人们不得不穿着雨衣工作;地下室的积水没过膝盖,每个工人都穿着高帮雨鞋,走起路来摇摇摆摆;地下室是个半密闭的潮湿空间,最是适合蚊子繁殖,那种小小的墨蚊子,一咬就是一个又红又肿又痒的大包;潮湿怕漏电,照明灯都尽可能挂得高一些,地面的照明就靠工人帽子上的小矿工灯;如此种种,不一而足,当时真的是熬红了眼,磨破了鞋,最累的时候,几乎就是站着便可以睡的那种。后来,这个工程因为管理严格、质量过硬,获得“国家优质工程奖”和“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”荣誉称号,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。
2008年底,刘克志获得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称号,到北京接受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表彰。温家宝总理对农民工一直怀有深情厚谊,一直致力于维护农民工的权益,在表彰会上,温家宝总理深情地表达了对农民工在建设祖国中做的贡献,还向被表彰的农民工们鞠了一个90度的躬,总理的风范,深深地感染了年轻的刘克志。
后来,已经成为技术大神和有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的刘克志,又经历了多项工程尤其是大型工程的施工。2013年,在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仙葫分院项目中,刘克志带领队组500多人积极开展施工大会战。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,队组仅用120天,就完成了产值5800多万、将近2万平米的三层地下室施工,还把工期提前了30天。而刘克志队组在项目中坚持的“过程精品”理念,使得这一项目获评“自治区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”,在迎接国务院安委办监督组的检查中顺利通过验收,并多次获得自治区住建厅领导的肯定。刘克志盖过住房,修过学校,建过马路。他所带的队组因“施工质量好,完成进度快,敢于吃苦打硬仗,团结协作好”而在建筑行业中声名鹊起,成为行业内的一支铁军。
回馈社会,实现价值
作为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,刘克志深知背井离乡的思乡之苦,每到春节,他都把工友们返家探亲当成大事来办。2007年以来,他先后自费十多万元,为工友们购买了1600多张探亲火车票。他也从不拖欠工友的工资,2014年春节前,工程业主方资金周转困难,暂时无力为工人发放工资,刘克志自掏腰包,向亲戚朋友借贷,硬是凑够了80多万元给工友们发放工资。他说,自己再委屈也不能委屈了工友们,一定要让他们开开心心的回家过好年。他也深信,给别人一缕阳光,就是给自己一丝温暖。
他为湖南一对失亲家庭姐弟无偿资助学杂费;为在车祸中失去双腿的孩子筹集医疗费用;他还带头捐资,为家乡父老硬化道路,桥梁,实现了户户路到家的梦。就在今年,刘克志还和朋友们一道,慰问鱼峰区的孤儿,给孩子们送书籍,送新年礼包,并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高达千元的新年红包……
当选柳州市人大代表后,他积极为农民工发声,为城市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献计献策,成了刘克志新的担当。他先后写了建立城市荣誉制度,柳州工学院名称转变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重点建议。
刘克志说,“劳动最光荣是社会主流价值。柳州是我的第二故乡,我十几岁就来柳州了。是柳州这方水土,这里的父老乡亲给了我干事创业的环境与热情。柳州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,镌刻了我青春的印迹,我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,才能回报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们。”古人说的投桃报李,大概就是这样吧。
关联政策:
相关附件: